公司舉辦運動會,我報名了跳遠項目。倒不是因為我擅長,而是因為報名人數不夠,部門經理在群裏連發了三個“拜托”的表情包。
比賽當天,我站在起跑線上,看著前麵幾位同事的精彩表現。銷售部的小王跳了四米二,財務部的李姐雖然年過四十,也跳了三米五。輪到我的時候,我深吸一口氣,助跑、起跳、落地——兩米一。
裁判報出成績的那一刻,我聽見圍觀同事中傳來壓抑不住的笑聲。兩米一,這個數字聽起來很耳熟。對了,這不就是我上個月的績效工資嗎?兩千一百塊。
說來慚愧,我跳遠的距離,竟然還沒有我的月薪數字大。雖然我知道這兩者單位不同,但這種巧合還是讓我哭笑不得。想想也是,我每天在辦公室裏蹦躂來蹦躂去,忙得像個跳蚤,結果無論是實際跳躍能力還是收入水平,都處在公司的底層。
比賽結束後,人事部的同事跑來安慰我:“沒關係啦,你看你至少還參與了。”我苦笑著想,這話聽著怎麽這麽像老板給我調薪時說的:“雖然漲得不多,但至少還有得漲。”
回家的路上,我仔細算了算:如果我每個月能像跳遠這樣進步一點點,明年說不定就能跳到三米開外了。可惜的是,我的工資增長速度,恐怕還趕不上我跳遠成績的進步速度。
突然想起大學時體育老師說的話:“跳遠要講究技巧,不是光使蠻力就行。”現在想來,職場又何嚐不是如此?我每天使著蠻力加班,卻忘了思考如何更聰明地工作。也許,無論是跳遠還是賺錢,我都該好好琢磨一下技巧了。
不過話說回來,雖然跳得近、賺得少,但至少在這次比賽中,我贏得了全場的笑聲——雖然是被笑的。這大概就是人生吧:有時候你以為在參加競技,實際上隻是在提供娛樂。
明天還是要繼續上班,繼續在生活的沙坑裏掙紮起跳。隻是下次跳遠時,我希望至少能跳得比我的房租高一點。